為推動制造能力的高質量發展,自2018年以來,以浙江的基地為試點(dian),進行轉(zhuan)型升級(ji),運用(yong)(yong)機器人、大(da)數據、物聯網等新(xin)(xin)科技(ji)成(cheng)果打(da)造(zao)智能工(gong)廠(chang),通過技(ji)術革新(xin)(xin)積(ji)累新(xin)(xin)的競爭優(you)勢。今(jin)年1月,該集(ji)團智能工(gong)廠(chang)正式上線并投(tou)入使用(yong)(yong),與依靠人工(gong)的傳統勞動密集(ji)型企業相(xiang)比,此次危機中快人一步,率(lv)先實現(xian)“機器換人”,不僅提高(gao)了場地和設備的利用(yong)(yong)率(lv),第一時(shi)間實現(xian)了復(fu)(fu)工(gong)復(fu)(fu)產,也取得了新(xin)(xin)一年生產經營的主動權。
走進生產車間,寬敞明亮,干凈整潔,多臺精準智能的自動化設備在2、3名工作人員的操作下高效運作,各道工序銜接順暢、有條不紊,一旁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這一加工環節的實時動態數據。
總經理黃衛寧向記者介紹,從2018年開始,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智能化轉型的技術改革,各個模塊逐步數字化,現如今后一個WMS系統完成后,整個MES系統正式投入使用,實現了產品從設計到生產、再到銷售全流程,可視化、數字化、透明化管理。“從開始的客戶銷售訂單,轉化為工廠內部訂單,轉為生產數據,再到完成生產、物流組織到客戶的交貨,可以全部形成一個數據。”
這套由MES系統為核心的智能化操作,不僅避免了數據滯后帶來的不利影響,同時還可以靈活應對市場,改變以往提前生產保留庫存的現狀,可直接在流水線上更改零部件型號以匹配客戶訂單需求。黃衛寧表示,這套智能系統完全打開了原來的數據黑洞,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工廠動態數據的一些信息,快速靈活更低成本地為客戶提供服務。
今年開年以來,由于疫情影響,永嘉縣多家企業出現復工復產招工難的問題,而這一問題隨著這套智能工廠的啟動迎刃而解。往年生產線上“人滿為患”,從水泵的生產到包裝再到運輸,各個工序全靠人工,如今,這一“盛況”已不再。一臺泵從裝配、測試到包裝下線僅需2分半鐘,自動游走的叉車精確串聯起各個生產環節,偌大的車間里只留不到10名工人負責操作各單元智能機械。
“我們2018年以前的話,整個工廠大概300多人,到去年年底的話大概160左右,幾乎減了一半。管理人員這一塊基本上變化不大,可是一線員工可能減了大概有四分之三。”黃衛寧解釋道,此前招工多以一線操作工技術崗為主,但隨著智能設備的投入,大大減少了這一方面的用人需求,降低了人力成本。
“在減少用工量的同時,還降低了用工的門檻,我們對員工的技能要求比原來反而降低了,因為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單靠設備就能保證,員工的職責就是把零件裝到上面就可以。”
黃(huang)衛寧表示,凱(kai)泉集團將繼續響應2025制造強國(guo)的要求,從“制造”轉向“智(zhi)造”,用實(shi)踐加(jia)速中國(guo)制造業(ye)的轉型(xing)和(he)發(fa)展(zhan)。“將來的話(hua),我們基本上有(you)一些生產(chan)單(dan)元(yuan)會打造成為無人化的加(jia)工生產(chan)的模式,包(bao)括物料的傳輸,生產(chan)線的運行(xing),都不(bu)需(xu)要人來操作。未來,我公司可做到場地不(bu)擴張,產(chan)能往上翻,目標達到10個(ge)億(yi)。”
報道